自從出現機械,就有了相應的機械零件。但作為一門學科,機械零件是從機械構造學和力學分離出來的。隨著機械工業的發展,新的設計理論和方法、新材料、新工藝的出現,機械零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。機械配件,是指企業的施工機械、生產設備、運輸設備等替換、維修用的各種零件和配件。如曲軸、活塞、軸承等。機械零件設計過程要有全局觀點,不能只考慮設計對象本身的問題,而要把設計對象看作一個系統,處理“人一機—環境”之間的關系。
機械零件材料選擇原則,從各種各樣的材料中選擇出適用的材料,是一項受多方面因素所制約的工作。選擇機械零件材料的原則是:所需材料應滿足零件的使用要求,有良好的工藝性和經濟性等。作為一個機械設計人員,在選材時必須了解工業發展趨勢,按,結合我國資源和生產條件,從實際出發考慮材料及其選擇機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是鋼和鑄鐵,其次是有色金屬合金。機械零件設計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方法,注意考慮多種方案的解,避免解決問題的局限性。設計的各階段應有明確的目標,注意各階段的評價和優選,以求出既滿足功能要求又有大實現可能的方案。
金屬材料的性能一般可通過熱處理加以提高和改善,因此,要充分利用熱處理的手段來發揮材料的潛力。對于常用的調質鋼,由于其回火溫度的不同,可得到力學性能不同的毛坯。機械零件受載情況是指載荷、應力的大小和性質。脆性材料原則上只適用于制造在靜載荷下工作的零件;在多少有些沖擊的情況下,應以塑性材料作為主要使用的材料;機械零部件是構成機械的基本元件,是組成機械和機器的不可分拆的單個制件。在具體生產條件下,如所設計的機械零件便于加工而加工費用很低,則這樣的零件就稱為具有良好的工藝性。